1523078408-583080442_n.jpg

李先生在來我門診之前,已經在某大醫院的睡眠中心睡了一晚,診斷出輕至中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。這個症候群分為阻塞型、中樞型及混合型,其中阻塞型佔九成,這些患者在睡眠中,呼吸道會塌陷,造成重複停止呼吸,因而血氧下降,打斷正常的熟睡期而無法深睡。就算睡了十多個小時,醒來後依然覺得疲倦,好像一夜沒睡。

 

睡眠中心的主任是位胸腔科醫師,他覺得李先生還不需要戴呼吸矯正器,就開了抗焦慮的藥物給他。可是,病人吃了藥還是睡不著啊!花了幾千塊去醫院睡覺,還是開跟安眠藥同一類的抗焦慮藥,最慘的是吃了也睡不著,這樣大肆折騰的意義在哪裡呢?醫院的自費項目賺了錢,但很多患者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幫助。其實,要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,絕大部份只要一台錄音機就可以了。因為呼吸中止症候群的病人一般都會打呼,假如聽到規律的打呼聲突然中斷一次至數次後又再重新開始,那也就差不多確診了。而且一般失眠患者的困擾是入睡困難,呼吸中止症候群不太會造成入睡問題,而是影響睡眠品質

 

李先生真正的困擾是難以入睡,但檢查出來的卻是影響睡眠品質的「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」。雖然他確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,但跟入睡無關。這樣的反差,其實就跟人類固守基本盤的天性有關。醫師經常如此做,病人也是。更何況有很高比率的失眠患者,一聽到醫師建議他們看精神科,臉色都不會太好看,怕從此成為精神病患。以前的醫師真的怕自找麻煩,因為患者的反應往往很激烈。現在別科轉診病人給精神科醫師的情況已經很普遍了,反而是患者不願接受轉診到精神科的建議,堅持做一些無謂的檢查。

 

精神科的一大問題是無法做明確的檢查,靠的是診斷準確跟醫師的經驗。害怕精神科或有偏見的人,對於沒有一套辦法來檢查,以得到肯定診斷這件事很難接受!他們常好奇為何不能像量血壓、測血脂一樣,有儀器檢測、有抽血動作、有實際數字證明。很多人冀望睡眠中心,希望檢查後很快就有結果,醫生能做出正確診斷,然後治療好就不用再吃安眠藥。但是,病人真正能在睡眠中心得到的幫助並不多,能夠檢查出來的病更有限。後續不管是戴矯正器或吃安眠藥,其實都不會「斷病根」,所以國人才會一年吃掉三億多顆安眠藥啊!

 

本段落取自《失眠勿擾:用對方法,找對醫師,從此遠離安眠藥》・ 黃偉俐 著

 
 
arrow
arrow

    繆思伯格馬毛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